欢迎访问 FB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咨询电话:010-68396530
| English
发布来源:Foodaily每日食品网 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17 16:40:13
十年磨一剑。作为营养学界指导用书,《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自从2007年修订之后,就未做新的修订发布。
昨日,国家卫计委召开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其中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国家卫计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表示,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旧版相比,提高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提供更多可视化图像,更便于百姓使用。
▼▼▼
▼▼▼
◆ ◆ ◆
膳食指南发布会文字实录
熊煌: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参加我委5月份的例行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介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有关内容。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参加今天发布会的各位嘉宾,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先生,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女士,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先生,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先生,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教授于康先生,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女士。他们将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提问。
首先请常继乐专员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常继乐: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监察专员)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然后我和专家们一起回答大家的提问。
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促进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人类体能与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营养与健康相关工作。为改善国民营养状况,我国政府先后颁布了中国营养改善行动计划、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等重要文件,启动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等惠民工程,对促进国民营养健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卫生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和营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逐年增长。不过,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显示,虽然我国居民膳食能量供给充足,体格发育与营养状况总体改善,但是,居民膳食结构仍存在不合理现象,豆类、奶类消费量依然偏低,脂肪摄入量过多,部分地区营养不良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超重肥胖问题凸显,与膳食营养相关的慢性病对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日益严重。总体来看,近十年来,我国居民的膳食营养结构及疾病谱都发生了新的较大变化。
俗语称“病从口入”,我们现在也讲“许多病是吃出来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与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为了指导居民合理选择食物,科学搭配食物,吃的营养,吃的健康,从而增强体质,预防疾病,我国于1989年首次发布了我国居民膳食指南,之后结合中国居民膳食和营养摄入情况,营养素需求和营养理论的知识更新,于1997年和2007年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了两次修订。为使其更加切合当前我国居民营养状况和健康需要,2014年起,我委委托中国营养学会再次启动指南修订工作,经过修订专家委员会几十位专家两年多的辛勤工作,本着规范、科学、严谨的原则,按照证据收集、科学循证、多重论证的工作程序,同时广泛征求相关领域专家和社会各界意见,最终形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下面,我把指南的主要内容向媒体的朋友作简要介绍。
一、主要内容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
一是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是指南的核心部分。在这部分中,我们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二是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在该部分中,主要针对孕妇、乳母、2岁以下婴幼儿、2-6岁学龄前儿童、7- 17岁儿童少年、老年和素食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对其膳食选择提出特殊指导。
三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主要是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具体践行膳食指南的科学推荐,用食谱设计和营养饮食指导,告诉大家如何依据指南安排一日三餐的饮食。根据新的推荐对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也进行了修订,同时推出两个新的可视化图形,分别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以便于平衡膳食知识的理解、学习、操作和传播。
二、主要特色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基础上修订,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中指出的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与2007版比较,有三方面特色:
一是提高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将10条推荐精简至6条,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
二是注重饮食文化传承发扬。在新指南中专门提出弘扬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对膳食和健康的综合影响作用,建议在传承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开启饮食新理念,着力解决公共营养和健康的现实问题,并鼓励社会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三是兼顾科学性和科普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包括大量的科学证据和理论分析,对从事营养与健康的科教专业人员是很好的参考工具。为方便大众理解使用,这次特别编撰科普读本,用百姓易于理解的语言讲百姓关心的常识,结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营养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表达,对核心推荐内容进行科学讲解。
三、如何用好膳食指南 营养改善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更是关系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人的民生工作。面对大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个性化健康需求,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推陈出新,我们希望提供给大众更科学、更实用、更贴心的营养健康资讯,把科学的研究、有益的实践所证实的健康知识传授给老百姓,为中国居民的健康饮食提供建议,为中国居民的健康需求提供指引,不断提升百姓的营养与健康素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符合我国国情,为全体营养和健康教育工作者、健康传播者提供了较好的科学证据和指导。《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则是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的方式回答百姓关切,提出科学建议,使用者可以系统通读,也可以带着问题在其中寻找答案,学习理解并加以实践,最终做出有益健康的选择和行为改变。
党中央、国务院基于新的历史阶段特征,做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制度性安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健康促进。我们希望从基础做起,从与每个人、每个家庭息息相关的营养改善工作做起,希望社会各界都能重视平衡膳食和适量运动在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广泛宣传,从我做起,自觉养成合理膳食,均衡营养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理念,更好促进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改善,为建设健康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向大家做的简要的情况介绍。下面我和各位专家愿意回答大家所提出的问题。谢谢各位。
熊煌:
谢谢常专员。刚才常专员介绍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有关情况,相信大家对此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便于大家更全面地了解有关工作的情况,我们也准备了散发的材料,还有指南的科普版、宣传折页等,大家可以参考使用。下面进入提问环节,请大家围绕本次发布会主题,也就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这个主题提出问题。按照惯例,提问之前请通报一下你所代表的媒体。
新华网记者:
新版指南里提出了三个新的图形,这样的图形里面还有好多是中国元素,这个设计的初衷是什么?如何指导咱们居民使用?谢谢。
杨月欣: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
我们这三个图形有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国居民膳食餐盘和儿童的膳食算盘,各有针对,而且互为补充。中国居民膳食宝塔,大家比较熟悉,是膳食指南的主要图形,也是体现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核心思想。膳食是分为五大类,所以每一层表示每一类的食物,而数值的大小表示了食物推荐摄入量的多少,各种各样的食物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实现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餐盘的形式是一个简单的,或者一个人一餐的大致的食物组成和结构比例,这个结构比例也更加直观和简洁,更加清晰,与膳食宝塔相比,它没有强调食物的推荐量,也没有强调很详细的文字,但是更加简洁和容易记忆,强调的是一个构成。
膳食算盘主要是适合儿童使用的,这个图形可以勾画出儿童对于份量的认识,哪种食物份量多,哪种食物份量少,便于他们理解和记忆。希望通过不同的图形,更加让百姓理解平衡膳食的核心思想。
南方都市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比较2007版和2016版,发现有几个指标,比如大豆类、坚果类都是比较以前低的,水果类也比以前低,水是比以前高的,请专家解释一下是为什么。还有当前膳食情况、营养情况跟慢性病情况跟以前是不同的,新的膳食指南针对这些问题,有什么问题是特别希望公众关注,引起注意的?
杨月欣: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
我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确实,像您观察到的一样,我们这个新的膳食指南跟2007年相比确实有了一些变化,当然膳食指南的修订,这个量的变化也是修订的一个核心,也就是说平衡膳食度量的关键。这个变化简单地总结一下应该是四降一升,这四降就是有水果、动物性食品、大豆和盐,一升就是水。蔬菜、奶类和油的推荐量是没有发生变化的。这个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在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营养食物参考摄入量当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变化,就比方拿成人来说,蛋白质从原来的75克下调到65克,有10克的变化。成人能量的变化大致有两百千卡的变化,这些变化落实到食物的供应上,所以就有一些食物会有一个变化。二是国内外对于食物和营养健康的关系,最新的理论成果,比如说什么对健康长期有效,什么是长期多摄入是不好的,结合这个我们调整了摄入量,详细的解释,也可以看我们那本红封皮的书里,有具体的根据。
常继乐:
我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去年6月30日,委里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的状况,当中涉及到了一些营养的问题,也涉及到一些膳食的问题。总的来讲,我们国家这些年来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是,具体分析以后,还是有一些问题,比如说膳食结构。我们的膳食结构里面,总的能量、热卡这些都没有问题了,都达标,但是具体的比如奶制品和豆制品的摄入还是不足,偏少,全国总体的脂肪摄入量又偏多,我们的推荐量是占摄入总能量的25%-30%,但是去年公布的数据,中国居民脂肪的摄入量占摄入总能量的超过32.3%。但是我们也有一些地方,比如现在需要精准扶贫的地方,营养不良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另外是营养整体的情况,我跟大家说几个数据大家可能就知道了,我们成人营养不良率,去年公布的数字仍然达到6%,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还有3.2%,儿童青少年的消瘦率还有9%。再比如说贫血,6-11岁期间的儿童贫血率还有5%,孕产妇贫血率达到17.2%,60岁以上的老年人贫血率12.6%。但是,一方面是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可能大家也注意到,这些年肥胖和体重超标现象越来越凸显,比如说6-17岁的青少年体重超标率达到了9.6%,肥胖达到6.4%,18岁以上成人体重超标率达到30.1%,肥胖率达到11.9%。因为这些肥胖、体重超重等等因素,糖尿病、高血压等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去年我们公布的数字里,中国成人18岁以上高血压的发病率达到了25.2%,糖尿病发病率达到9.7%。
营养监测工作一直在做,从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我们国家针对监测发现的问题,采取了不少的措施。比如说从政策的保障、试点的推动,以及定向扶贫、帮扶,科学宣传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很多工作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和你们背后代表的媒体,对我们的帮助非常大。比如说在政策方面,我们针对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营养不良发病比较高,国家专门出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有近千万人享受到这个计划的支持。还有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通过这些政策,来改善贫困地区少年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再比如我们针对体重超重和肥胖、营养过剩,这些年开展了很多工作,有些就是和媒体合作,比如说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等等,我们都从综合防控层面开展健康指导。针对学龄前儿童、老年人以及城市儿童营养改善也在进行一些试点干预。今年中央财政支持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启动了学生健康常见危险因素监测。目前我委正在组织制定国民营养行动计划,在国民营养行动计划里面,也会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今天发布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里面,也有好多这方面的指导和建议。刚才我也说了,我们这本指南分了三大部分,除了两岁以上的一般人群的健康指南以外,对各种人群,比如说婴幼儿、孕妇、乳母、老年人等等,都做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比如大家非常关注的婴幼儿营养一千天,专门针对这方面做了很好的建议和指导,比如说怀孕期间确保铁、碘、也算等营养素的足量摄入。
环球网记者:
2015年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证据报告中不再提议对膳食胆固醇受限制,这条信息在当时网络上也引起了热议,我国对膳食胆固醇的摄入建议是什么呢?
于康:
谢谢您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我也很感兴趣,我想是很多人都有兴趣的问题。您刚才也提了,2015年的时候,美国膳食指南的咨询专家委员会在科学报告中提出了一个事,就是说现有的证据没有办法证明膳食里的胆固醇与血清的胆固醇有显著性的关联。这个事提出以后,美国的咨询委员会就建议,不再对膳食里摄入的胆固醇提出一个所谓的上限,这个事引起了关注。我想在这里向各位介绍的是,实际上中国的科学家在2013年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报告里头,就已经修改了膳食胆固醇参考量的标准,没有设定膳食胆固醇摄入的上限。
谈到膳食里的胆固醇对血清胆固醇的影响,或者对健康的影响,我想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事情,因为吃的饭是很复杂的,我们不能只看其中某个营养素对健康的影响,实际这些营养素要放到整个膳食里多种成份共同作用去考量。就膳食胆固醇对血清胆固醇的影响而言,如果你把膳食胆固醇的因素加上同时吃进去的所有食物的营养成份一并考虑,这个情况就变化了。比如说当你摄入大量的膳食胆固醇的同时,又伴随进食大量的饱和脂肪酸的话,那么他们对于血清胆固醇的影响就会显现出来。我们在这次指南修订中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虽然没有设定膳食胆固醇的所谓上限的标准,但是这里特别强调了对膳食里饱和脂肪酸的控制。就是说,我们要求现在摄入的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这点跟美国膳食指南的建议是一致的。
最后我也想跟各位汇报的是,我本人是搞临床营养的,这里头就发现,实际上我们不能只看到健康情况,还有很多比如说住院或者门诊的患者,他已经伴随有高胆固醇血症,已经出现代谢综合征,或者已经有确诊的冠心病、心脑血管的损害,这种情况下,即使膳食里胆固醇对血清胆固醇的影响,目前没有证据说明有很大影响,但是即使很小的影响,当碰到这个特殊的病人群体的时候、代谢异常群体的时候,它的影响可能就会放大。所以这种情况我们还是要充分考虑对膳食里胆固醇摄入量的控制,再结合其他的包括能量、饱和脂肪酸一并考虑,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健康的结局。
中国食品报记者:
膳食指南对居民食品消费的引导是很首要的,但我们知道另外的一个作用是指导食品工业的生产,现在有个科普版的解读了,对于居民怎么使用膳食指南,对于食品企业来说,这份新的指南的发布,有没有什么新的挑战和市场机会?请问中国的营养科学团体对于食品工业有没有一定的建议?比如说某些品类的研发、推广。谢谢。
杨月欣: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确实是对于消费者的一个消费指导,或者叫平衡膳食实践的指导,当然我想它也应该是对我们的食物食品供应者,包括餐饮业和食品工业的指导。就像2014年-2020年国家食物营养发展纲要中提到,是以营养健康为导向的食品生产和供应。我们的指南目标与国家政策是保持一致的。
我们在膳食指南中提到了对油、盐和酒摄入量的控制,当然也提到了蔬菜、水果、大豆、奶类摄入的鼓励,这些都对于食品界应该是一个参考。
网易健康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看到里面说多多吃蔬菜,有深色蔬菜应该占一半,请专家解答一下。第二,新指南发布后,怎么能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和使用,在提高民众知晓度方面有没有计划的工作和安排,谢谢。
马冠生:
首先我们知道,蔬菜当中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还有很多有益健康的活性物质。在膳食当中,富含蔬菜水果的这种膳食,对于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预防肥胖都是有益的作用。我们蔬菜的品种是非常多的,也有不同颜色的蔬菜。如果我们比较不同颜色的蔬菜,我们会发现深颜色的蔬菜所含有的维生素,特别是β胡萝卜素等维生素、矿物质比浅色的蔬菜更加丰富,所以膳食指南中我们强调吃的蔬菜至少有一半是深颜色的蔬菜,这还是从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角度提出的建议。
常继乐:
第二个问题也提得非常好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重在落实。为什么选在今天发布?是有一定含义的,我们有一个营养宣传周,确定为每年5月份第三周,今年全民营养周是5月15日至21日这一周,全国各地都会开展营养宣传活动。刚才发布的时候说了,这次是两本书,一本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这是比较厚的,还有一本科普版。发布科普版,就是让老百姓知道,然后指导他做到,这是我们的主要目的。正因为这样,对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重点可以总结为“633”,即指南有6条核心信息,3大部分,我刚才说了,第一部分是针对一般人群的指南,第二部分是针对特定人群的指南,第三部分是平衡膳食实践的指南。还有一个“3”,就是这本指南有3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图文并茂,刚才杨会长介绍了,原来我们发布是一个宝塔,现在还加了一个餐盘,还加了一个算盘。因为前几本都是宝塔,大家已经熟悉了,所以我们保留,但是为了更加形象说明问题,老百姓天天端的是餐盘,所以做了一个餐盘式的。同时,营养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所以我们专门选择了中国的计算机——算盘,来作为营养从小孩抓起的图文并茂的宣传图形。
第二个特点是通俗易懂。第三个特点是贴近百姓的生活。所以我说,这次指南大家要宣传,要通俗易懂的话,就是“633”。
除了今天的发布以外,我们15日那天在人民网正式启动全民营养宣传周。下周一下午,我们安排中国顶级的营养专家进行在线访谈,和我们的老百姓互动。同时,在人民网健康频道还专门设了营养专题。在超市家乐福也开展现场活动,通过营养小屋、健康步道等陈设,以及发放餐垫、杯垫等宣传品,进行宣传,使得高大上的理论变成老百姓喜闻乐见、比较接地气宣传信息。
另外,国家层面对营养改善工作也十分重视,比如说我们正在制定的“十三五”慢病综合防控防治规划,对营养改善工作提出了具体目标和策略措施。再比如我们已经完成第一期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从今年开始要开展第二期行动,每年一个主题,比如说减盐、限油、禁烟、健康体重等等作为各种主题。再比如我们针对城市学生、老年人等一些特殊人群开展的研究和干预。
北京青年报记者:
新的膳食指南如何体现营养问题罗马宣言?
常继乐:
我们今天发布的是营养,营养讲究的是均衡,所以不能我一个人说,我请我的同事,也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的丁钢强教授来回答这个问题。
丁钢强:
谢谢这个问题。2014年11月份,在罗马召开了第二届世界营养大会,在这个大会上,对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营养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营养问题提出了一些很具体的措施。这里面提到了关于营养不良的问题,如何把我们全球的营养不良发生的情况控制在最低的程度。当然营养不良也包括营养不足、微量营养素的缺乏、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超重和肥胖,现在也引起各个国家的高度关注。
刚才常专员已经介绍了,2015年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当中,我们国家主要的营养问题,刚才常专员已经非常详细地把这个数字又进行了一次回顾。我们希望民众在膳食实践中能够把握好平衡膳食这个理念,这也是我们这次新版膳食指南发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什么是平衡膳食的概念呢?在科普版第4、第5页当中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大家会后可以去查阅。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的膳食结构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整体能量的摄入现在仍然偏高,膳食当中脂肪的功能比也超过推荐的上限值,加之运动量日趋减少等不良生活习惯还是普遍存在,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将会增加相关营养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根据《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当中,尤其讲到把保障食物有效供给、促进营养均衡发展、统筹协调生产与消费作为方向和任务,推动食物与营养发展方式的转变,着力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社会风尚的具体要求。新版的膳食指南,推进平衡膳食这个模式,综合考虑了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不同人群的营养与健康的需要,兼顾粮食的供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让老百姓能够买得到、做得出、吃得起的膳食推进的模式,也希望通过对居民饮食习惯和模式的正确引导,对居民的营养和健康起到长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也是为了落实罗马宣言提出的一些营养问题,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我相信,通过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中国老百姓的营养和健康会越来越好。谢谢。
腾讯网记者:
我看到这本书强调的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六条核心推荐,这与往年版本相比有没有什么新的变化或者新增的条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谢谢。
杨月欣:
新膳食指南总体上与往年版本思路一致,有一些变化。最特别的就是最后一条,就是杜绝浪费和兴新食尚。我在来之前,刚才在交流当中也有记者问我,膳食指南怎么会提这个呢?我觉得很新鲜。确实,我们为什么要提杜绝浪费和兴新时尚呢?我觉得出于两点考虑。第一,我们认为,平衡膳食不是一个人的事,就像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我们的饭有时候在家吃,有的时候是由餐馆提供,有的是食品商供应,所以吃饭是整个社会的事,希望整个社会来兴新食尚,来减油减盐,来平衡膳食、合理搭配,以营养导向来影响生产提供。第二,我想说的是文化,新文化、新时尚,新的饮食文化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承载了平衡膳食是否实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像大家知道的,有的家庭喜欢吃特别咸的东西,有的地方喜欢吃腊肉等等,都是传统文化的内容,我们提出这样的推荐,希望一方面杜绝浪费,一方面倡导新的饮食时尚,包括平衡膳食,包括饮食卫生,也包括我们勤俭节约方面,有一个新的观点,然后用新时尚、新的文化,来促进我们平衡膳食的实施。
健康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们从1989年出版第一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到今年已经是第4版了,我看了一下,平均每10年修订一次,这个10年是个时间的巧合,还是说把它作为一个制度化的工作在落实?如果没有的话,我们有没有可能未来把它纳入常规的工作?第二,老百姓非常关注的是怎么在生活中应用,这次新的指南里提出了份量的概念,把每一份跟老百姓家庭的锅碗瓢盆对应起来为,想请专家介绍一下,这个份量的概念在具体操作当中,怎么指导老百姓使用的?
丁钢强:
这次指南的制定有个非常突出的特点,就是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因为在指南制定的时候,我们参照了世界卫生组织关于相关指南制定的原则和程序,首先分析问题,然后进行循证,寻找依据,形成了初稿,最后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形成了最终的版本。大家可能会关注到,82年、92年、02年以及2010、2012年分别进行了四次全国大范围的营养状况调查,我们通过分析调查数据,了解我国居民现在面临的主要食物消费、膳食营养摄入和健康问题是什么样的,基于这样问题的分析,才能提出来我们今后优先要解决的营养和健康问题。因此,实际上这个指南的修订差不多每次都是十年的时间。另外一点,07版发布以来,在营养科学领域里面,有很多新的研究、新的发现,这些证据也为我们修订指南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依据。所以综合考虑这几个因素,尽管是现在发布,我们两年以前就启动了这样一个修订的工作。今后会不会形成常规性的,是十年还是五年,修订的间隔还需要相关部门来决定。
杨月欣:
份量问题关系到定量。关于定量,我们开始是这样考虑的,说到平衡膳食、膳食结构,最终是一个量化的问题,在我们的传统饮食文化当中,做饭的时候通常不知道准确的量,我们平常都说少许、一点儿。餐盘大小也不一样。要执行好平衡膳食,量化是关键。为了制定指南,我们组成了一个份量技术工作小组,两年工作当中称量了很多食物,甚至各种不同的手去拿苹果、橘子或者蔬菜,希望用常见手势和工具给大家一个直观的概念,通过衡量我们的食物的量,知道这一把菜是多少,半碗饭是多少,一个馒头是多少,这样我说250-400的谷物、200-350的水果的推荐量的时候,你就知道这一个橘子是否满足需要,两个猕猴桃是否满足需要,就是希望帮助大家逐渐把量化融于行为,这样的话我们的平衡膳食就容易达到了。美国的膳食指南用十年来推行量化,美国居民现在都知道这个份量的概念,我们也希望通过不懈努力,让我们的老百姓真正了解份量的概念,学会定量估计。
北京电视台记者:
目前我们看到很多减肥APP风行,另外有些爱美的女性也是根据卡路里来安排一日三餐,请问专家是否推荐这样的体重管理方式,对于目前体重超重或者肥胖人群有什么膳食建议?谢谢。
丁钢强:
超重和肥胖确实是当前营养不良当中非常重要的内容。现在很多企业推出很多这方面管理的模式,体重管理的一些方案,甚至作为个人来讲,他也在找很多资料来做个人减肥的计划。我觉得总的来说,还是要按照膳食指南,尤其是平衡膳食这个理念,设计好每日的一日三餐,尤其是我们做任何计划过程当中,既不能为了减肥而无限制地限制我们能量的摄入和营养素的摄入,因为我们在营养监测当中发现,很多人为了追求体型,可能人为地控制饮食,甚至造成能量和营养素缺乏的状况。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新版的膳食指南,进一步推动我们各类营养咨询的科学化指导工作。具体的,也请临床营养的于康教授介绍一下。
于康:
我同意刚才丁教授所说,我简单说两句。一个是关于体重控制,我们这个指南中非常明确地跟大家阐述了什么叫健康体重,所以我们对照这个标准来看自己体重到底是什么状况。现在社会上很多朋友出于各种原因,对体重的理解未见得都很正确,有些不胖的人拼命在减,有些胖的人可能还意识不到,也请这些朋友对照这个指南,对自己有一个判断,有一个了解。
第二,我很同意刚才丁教授所说的,我们很多事情要有理念,要有意识的提升,同时加上行为的改变,不管借用什么样的方式,APP也好,或者其他的适合的方式,但是最终的落脚点是意识提高的同时,你的行为,包括饮食行为、运动行为、生活方式的改变,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包括体重控制但不限于体重控制在内的整体健康的提升都是一个基础。
熊煌:
因为时间关系,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儿。营养健康关系到每个家庭、每一个人,所以希望各位媒体记者能够把科学的营养健康资讯传递给社会公众。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嘉宾,谢谢各位媒体记者。
(结束)
▼▼▼
◆ ◆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前世今生》